1)第二百五十九章 减轻百姓负担_穿越宋朝当太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宣武三年八月初一,宣政殿朝会。

  商部尚书张方平奏道:“官家!现今京师所处位置,就是古代的陈留地区,是全国四通八达之地,但并不像雍、洛等地有山川河流等有利地形可依凭,只是依赖重兵来保卫国家而已!军队依赖粮草,粮草依赖漕运,汴河可以直通长江、淮河,利用的范围可达到南海。

  天圣以前,每年都调发民夫疏浚,所以河水在地面之下流动。有个叫张君平的人,因排泄京东路的积水,开始调发京东路的民夫,其后浅薄虚妄的官员争着以裁减费用和劳役,用来当作政绩,而河床日渐淤积堵塞!官家,臣以为朝廷应该下旨督促各地官员疏浚河道,以保证漕运的畅通!”

  司马光出言道:“官家!京城的军队所需要的军粮都指望着漕运,漕运畅通对大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,然则地方官员体恤百姓,裁撤民夫也是为了节省民力!”

  北宋漕运分四路向京都汴京(今河南开封)集运: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,经汴水入京;陕西之粟由三门峡附近转黄河,入汴水达京;陕蔡之粟由惠民河转蔡河,入汴水达京;京东之粟由齐鲁之地入五丈河达京。上述四河合称漕运四渠,其中来自东南六路的淮汴之粟占主要地位。北宋对运河进行一系列整治,运输能力大增,形成以京师开封为中心的运河系统。

  宋初开宝年间,汴、蔡两河由江淮地区运往都城东京的漕米每年不过数十万石。太平兴国初,两浙归附,漕运数增至四百万石。六年,汴河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,菽一百万石;黄河粟五十万石,菽三十万石;惠民河粟四十万石,菽二十万石;广济河粟十二万石。凡五百五十万石。至道初,汴河运米增至五百八十万石。大中祥符时,最高达七百万石。

  景德四年(1007)定额汴河每年上供六百万石,广济河六十二万石,惠民河六十万石。广济河所运内十二万石为杂色粟豆,只能充作马料。惠民河所运内二十五万石止给太康、咸平(今通许)、尉氏等县军粮。惟汴河所运一色粳米相兼小麦,是太仓储粮的主要来源。

  “漕运是朝廷的头等大事,漕运畅通,则国泰民安,四海升平,以往朝廷都是征发民夫来疏通漕运,但由于民夫都是强制被征发而来,所以疏通运河的积极性很低,现今朝廷财政宽松,所以朕决定,由朝廷出钱雇佣民夫疏通河道,当然前提是避开农忙时节,如此一来,百姓农忙时收货庄稼,不忙的时候给朝廷疏通运河,还能赚取一份工钱贴补家用,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吗?”

  今年的收成很是不错,大宋朝四海升平,风调雨顺,物阜民丰。国库的存粮和钱都不少,赵昕的内藏库则是更多,除了留够进攻西夏的军费

  请收藏:https://m.wudu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