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七四六章 东吁王朝_日月当空照中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王朝虽然看似强大,却实际上是葡萄牙的一个半殖民地。

  这个东吁王朝的勃兴之地东吁城,之前与勃固、阿瓦一样,在明初明朝最强盛的时候,都接受了明朝的册封。

  永乐年间的时候,莽应龙的祖先,不过是大明朝册封的一个东吁宣慰使,也叫洞吾宣慰使,地位远低于勃固和阿瓦。

  但是到了统一缅甸之后,东吁王朝通过与葡萄牙人的贸易,装备了大量西方武器,实力不断壮大,征服了周边许多小国家。

  而这个时候的大明朝,则正在忙着应付不断侵犯东南沿海的倭寇,无暇顾及缅甸东吁王朝的扩张。

  这在某种程度上,当然是向缅甸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。

  万历十年的时候,莽应龙病死,他的儿子莽应里继位,觉得自己翅膀硬了,不仅不想再向北方的强大邻居称臣,而且还要发动战争,向北继续扩张领土。

  莽应龙病死的第二年,东吁王朝的新君主莽应里,开始率领大军“北伐”,一开始所向披靡,云南许多土司世家望风归附,让东吁王朝占领了大量原属明朝的土地。

  不过等到明朝还手之后,看似强大的东吁王朝,立刻一败涂地。

  万历十一年,公元一五八三年,明军刘綎、邓子龙所部军队南下,不仅将莽应里侵入云南的主力全部歼灭,而且一路南下,占领了缅甸北方重镇阿瓦城,消灭了东吁王朝缅军十数万。

  只不过当时的明朝君臣看不上缅甸那种地方,认为缅甸根本不值得占领。

  一方面缅甸北方都是高山丛林,每年从三四月份开始,天气就暑热难耐,而且常常大雨倾盆,空气非常潮湿,蚊虫肆虐,蛮烟僰雨的问题,也就是所谓烟瘴问题,比水西还要严重得多。

  刘綎、邓子龙等率领的北方军队打仗没有问题,但是驻军却不行,因为适应不了那里的气候。

  另一方面,满朝的文武大臣也觉得得不偿失,不愿再劳师耗饷。

  于是打了胜仗的大明军队,分封了几个当地的土司之后,就选择了撤军。

  与此同时,伴随着葡萄牙人的特权和东吁王朝在缅甸的高压统治,愈演愈烈,东吁王朝治下的缅甸,也开始不断发生起义和暴乱,老挝、暹罗也相继摆脱了东吁王朝的统治而独立。

  北伐失败之后内政一团糟的莽应里,也认清了现实,知道大明绝不是可以轻易进犯的,于是也放弃了对外扩张的政策,开始治理内政。

 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,他才发现,葡萄牙人已经几乎掌控了东吁王朝的经济命脉,葡萄牙人的特权,甚至已经威胁到了他对缅甸的统治。

  于是,不知天高地厚的莽应里,将缅甸乱局的责任,推到葡萄牙人的身上,又在自己的一帮子朝臣支持下,开始从葡萄牙人身上征税,并准备驱逐盘踞在缅甸几个港口中的葡萄牙

  请收藏:https://m.wudu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