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五二七章 谁是傻子_日月当空照中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不过一共造出来一万一千多杆而已。

  与这样的产量相比,需要装备的地方却是一个无底洞。

  作为皇帝的亲军锦衣卫需不需要?

  御前护驾的天策卫需不需要?

  拱卫宫禁的羽林卫需不需要?

  保卫京师的京师三大营需不需要?

  再加上给东江镇的一部分,给辽东镇的一部分,袁崇焕三边总督辖地的一部分,以及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得到了大批量装备的白冶城矿营,还有瀛洲镇守府、热河镇守府。

  当然,还要顾及山西前线的需要,云贵前线的需要。

  此外,还有袁可立编练的漕营,卢象升编练的天雄营,哪个地方不得多少装备一点啊?

  正因为需要装备新式火枪的地方是如此之多,所以每个月武备院出产的崇祯一式前装燧发滑膛枪,一出厂,就有许多人都在盯着。

  尽管分配装备的审批权力,在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本人的手中,但也只有其中的一部分,能够最后落到近卫军第一镇的新军手中。

  不是崇祯皇帝对近卫军第一镇不重视,而是更加需要的地方,总是会在适当时候出现在崇祯皇帝的面前。

  说到底还是产能不足,产量不够罢了。

  毕懋康、孙元化等人,对于武备院两处枪炮厂的产量不满意,并且常常因为影响到近卫军第一镇的真正成军,以及第二朕的迟迟不能成军而内疚自责。

  但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,武备院设立不过一年多来,崇祯一式前装燧发滑膛枪的产量,就已经达到了一万一千多杆的数量,他已经非常满意了。

  毕竟这是在十七世纪的二十年代,如今这位崇祯皇帝,虽然是个穿越客,但是凭他一个人的见识,却改变不了这个时代的基本生产能力。

  枪管可以参照超越这个时代见识的铁模铸造法进行批量生产,而且生产出来的枪管,其基本质量还要优于锻打出来的枪管。

  但是采取铁模铸造的方法批量生产,却并不意味着批量铸造出来的枪管内壁,就是直接可以使用的。

  事实上当然并非如此。

  批量铸造出来的枪管,仍然需要使用工具钢钻头来反复不断地打磨。

  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打磨,才能将枪管的内壁打磨光滑,达到作为滑膛枪堪用的程度,否则火枪炸膛的风险就依旧避免不了。

  正因为崇祯一式火枪枪管的制造,仍然需要大量的纯手工作业,所以相对有限的合格堪用枪管的产量,一直制约着两个枪炮厂的火枪产量。

  即便是武备院如今已经按照崇祯皇帝的指点,采取了分工协作、流水作业的生产管理,枪管的基本管材数量不成问题,但是由于打磨枪管内壁的环节必不可少,所以依旧解决不了合格枪管的大批量生产问题。

  为了近卫军第二镇的编练而招募的第二批新军兵员,已经集中在涿州训练大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wudu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