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九八章 力有不逮_日月当空照中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强大,建虏的后顾之忧就越严重,黄台吉再是雄才大略也不敢动不动就破边而入,来围攻大明京师了。

 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知道军阀的危害,但是眼下的形势却也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。

  包括雄踞东南沿海的郑芝龙,及其背后郑氏家族势力,他们算不算是军阀?

  当然是军阀了。

  但是大明朝廷现在海上力量没有那么强大,你就只能容忍这样的军阀存在,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为了祸水外引,甚至单纯是为了拉拢收买,你也得捏着鼻子继续坐视甚至鼓励他们发展壮大。

 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

  四月的时候,沈廷扬这位深得崇祯皇帝器重的武英殿中书舍人,因为参与进了对于郑芝龙的一些决策,受到了莫大的鼓励,很快就向崇祯皇帝上了《请倡先小试海运疏》。

  这个做法,整整比原本的历史上提前了十年。

  原本的历史上,沈廷扬搞这个上书,是因为当时京杭大运河淮北段和山东段淤塞严重,南方的漕粮没有办法运到京师,九边军中乏粮已经接近崩溃。

  崇祯皇帝日夜长吁短叹,急得头发都白了,而朝中大臣却人人束手无策。

  就是这个时候,沈廷扬上了这个《请倡先小试海运疏》。

  崇祯皇帝得之大喜,当即命令沈廷扬督造海舟,总领漕粮海运事务。

  半年之后,海船造就,沈廷扬从漕运枢纽淮安出海,带着海上漕运的船队,半个月就到了天津,其中还有五天处于等风的状态,而实际行船的时间,只有十天而已,比起运河漕运来绝对是省时省力。

  不过这一次,因为袁可立就任漕运总督之后,全力以赴募民疏浚大运河,之前常常淤塞的运河山东段和淮北段,如今河阔水深,运行畅通,不存在漕粮北运困难的问题。

  所以,沈廷扬这一次的《请倡先小试海运疏》,虽然名头与历史上一样,但是内容却大为不同。

  这一次他的提议是组建海运船队,运送大明京畿之地生产的优质铁器,以及刀枪剑戟弓箭铠甲等冷兵器到南洋去。

  与安南、暹罗、满喇甲等地的国王们交换或者购买大米,然后运回大明的北方,进一步缓解京师和九边的粮困。

  沈廷扬的上书一呈上来,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也很高兴,有人能够开眼看世界,而不会只把眼光局限在大明境内,这当然是一件好事。

  可是崇祯皇帝看完了这份内容发生了变化的《请倡先小试海运疏》之后,始终没有给沈廷扬一个答复。

  到了五月中旬,沉不住气的沈廷扬,借着山西传来大捷消息,崇祯皇帝心情大好的时机,再次呈上一份考虑更加完备《海运书》和《海运图》。

  再一次请求崇祯皇帝在天津或者登州设立船厂,修造海船,组建船队,然后到南洋购买大米。

  接到了沈廷

  请收藏:https://m.wudu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