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十章 刘老爷沐浴两代圣恩_梦入红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道,刘墉倒不见得有多么喜欢这首诗,这只是他表示看重的一种方式罢了。

  今天他写出此诗,扬名京城已是必然。若再传出刘墉求取他的诗作,必定让人觉得他的诗才为刘墉所看重,为传播增加公信力:你看,人家刘老大人都说好,你还有何话说?

  所以,当下贾清毫不犹豫,直接道:“承蒙老大人看的起,这是小子的荣幸。”

  刘墉哈哈大笑,叫刘虎收起原稿。

  贾清想的没错,他确实只是想为今天贾清的扬名加一分力度。要说好的莲花诗、莲花词,这辈子他见过太多,也作了太多,这首好是好,远没到他需要求取的份。

  况且今天也就是些晚辈下了场,而且其中的佼佼者,比如有功名在身的、身上有官职的都没有下场,就像他的孙儿刘虎现在是举人,就没有下场。

  他看中的是贾清的年龄。

  人老了,就喜欢这些有才华的年轻人。

  见贾清又老老实实的站到贾敬身后,一点也不浮躁,刘墉心里很满意,就向贾敬问道:“令郎几岁了?”

  “回老大人,七岁多了。”

  贾敬话音一落,满堂侧目,先前不知道具体岁数,只是目测十岁左右,现在一听,才七岁?七岁就能作这样的诗,古来怕也也只有骆冰王等少数神童有这样的经历吧。

  没有人会问,这是不是贾敬替作的之类的话。首先,这样做,就是将人得罪死了,还是在今天这样的好日子里,没人这么蠢,除非是死对头。没看就连秦大老粗都闭嘴了么。

  再说,就算是作弊,日后还怕不会露馅?在这个文风鼎盛的年代,谁敢冒这样的风险!

  秦杰、贾清珠玉在前,后面也没有诗稿再传进来。

  刘墉对水溶拱了拱手,说道:“既没有了人下场,那今日的魁首就点贾大人的小公子了,王爷以为如何?”

  “合该如此!”

  到手的扬名机会转眼飞了一大半,儿子今日的风头完全被贾家子盖住了,秦老粗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  刘柏然看了父亲一眼,见刘墉无异议,大手一挥,就欲撤去笔墨。

  “龙华宫总管吴公公到。”

  众人心里感叹道:今日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!

  不一会儿,就见几个宫中黄门进了庭院。

  为首一位公公,年纪和刘墉一般大,通身气派。进了院子,也不理会其他人,直接对刘墉说道:

  “太上皇听闻刘先生七十大寿,特意吩咐奴才给刘先生捎一句话来着。”

  满朝文武,能得太上皇一声‘先生’尊称的,恐怕也只有眼前这位老头了吧。

  “老臣接旨~”

  “哎呦,停住吧,刘先生,太上皇可吩咐了,这不是圣旨,只是老朋友之间的寻常话,您这样老奴可没法交差啊”

  “那吴公公您说怎么办?”

  吴公公道:“您老站着就好”说着还扫了刘墉身后众人一眼,在水溶身上停顿了下,马上移开了目光。高声道:“传太上皇原话~”

  又看着刘墉,接着道:先生,生辰快乐!

  不提众人感想,只见刘墉刘老头已是泪流满面了,口中直道“太上皇啊~”

  先前皇帝的诸多赏赐,远不及太上皇这简单的一句话!

  他二十几岁入朝为官,加上做首辅的十多年,宦海四十余年,与太上皇结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。

  只是太上皇四年前宣布退位,他也在次年初就向当今圣上递了辞呈......

  一晃四年过去了,太上皇终究是没有忘了他啊。

  那吴公公也不劝刘墉,让他好好宣泄自己的情感,又见刘柏然扶着刘墉,这才转过身来向水溶行礼道:

  “奴婢见过北静王爷。”

  “吴总管多礼了,老皇爷近来可好?”

  “蒙王爷惦记,太上皇他老人家一切都还好。”

  可能是这一老一少真心不太熟,扯了没几句,吴公公就和刘墉等告了歉,回宫去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wudu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