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819章 善心,还是利益?_俗世地仙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蜀川八盘县卧狐岭捐资助学的事情,温朔回京之后,就立刻和黄芩芷、彦云召开会议讨论。

  他已然决定,如果黄芩芷和彦云反对的话,就自己出资。

  反正这事儿必须去做,抛开这条放长线钓大鱼的江湖利益问题不提,仅是考虑到那里求知若渴的孩子们,温朔就觉得,自己着实有必要把这件事做成。

  胖子对彦云和黄芩芷说:

  捐资助学对于我们来说不难,无非是花上几十万,一两百万建一所学校、两所,三所学校。

  可建了学校之后呢?

  孩子们就一定能上学吗?

  如果是的话,地方政府早就勒紧了裤腰带也要把一所所学校建立起来,这种功在千秋、百年树人的事情,但凡有点儿良心,谁都要去铆足了劲做的。

  可残酷的现实却是,学校建起来了,孩子们仍然无法上学!

  因为在贫困偏远的山区里,哪怕是义务教育之下,诸多家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,以及传统落后的思维观念影响,孩子们,尤其是女孩子,根本没机会进入校门,或者早早辍学回家干农活,干家务,为家里减轻所谓的负担。

  但如果贫穷的山民们能够挣到钱,家境可以稍稍宽裕一些时,他们会怎么做呢?

  为人父母者,对孩子绝对有着无限的,无条件的爱!

  当他们的整体经济开始增长,当有人给孩子穿上干净的衣服,给孩子背上崭新的书包,送孩子到崭新的学校学习知识时……看到这一幕,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拥有这一切?

  无论是出于个人的攀比心理,还是对孩子未来的倾注,不可否认的是,谁都希望孩子能更好。

  而此时,他们的认知、意识,也就有了润物细无声的提高。

  再从教师的角度来讲,一所崭新的学校,就能让老师心情愉悦地甘愿留下来,为祖国培养花朵吗?

  不!

  那种无私而高尚的人不能说没有,只是太少了。

  我们的社会不能单纯地去苛求教师必须拥有绝对无私和高尚的人格——崭新的教学环境,周边却穷困潦倒,想买件衣服,买一双鞋都要奔波几十里山路,日常生活中电力都无法完全敞开了供应,茅厕是近乎于纯天然的,洗澡都要随时留意会被人看到……

  能留得住人吗?

  所以,地方整体经济的发展,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。

  诚然,在很多人看来这些现实不是我们所能解决的问题,但能解决一点,一地,总归是好的。

  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!

  能力有多大,责任便有多大,我们不能单纯地一味追求财富的增长,追求浅薄的精神富足,而是要不断地让自己的精神去升华,去站在更高的思维角度追求更高的精神。

  当然了,也要量力而行,盲目地追求精神的升华,去帮扶……自己却吃不饱肚子了,你又能帮得了多少人?

  没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wudu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