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475章 五好学生_俗世地仙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然不是挖坟掘墓寻宝卖钱……而是从遗址的点点滴滴中,探索发现当时的人类现实生活与生产的问题,比如那时候的人们怎样种庄稼,怎样盖房子,怎样做器械等等。

  这类考古发现,会和史书、典籍相互参照,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历史文明。

  九八级考古系本科生,第一次完整地体验了从布方、发掘到整理、绘图、编写报告的全部过程。

  田野考古实习的工作,是枯燥的,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,抱着期许找到希望的工作。事实上,绝大多数的考古工作者,在野外考古,先期都是在做这种工作。

  平凡、沉默,却又不凡、高贵着……

  非专业人士,很难想象到这种工作有多么的艰苦和枯燥每天下工,拿着小小的手铲,站在探方边上,希冀着能够从这个地方找出房址、墙址、墓葬,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会坑、灶台……但很可能半天的工作后,却发现只是一个空方,也就是没有任何文化遗迹,只有自然堆积的现象。

  即便是在这类失望中,也要拿着手铲,按照考古规程,按照所学的地层学原则,由晚到早地发掘一个探方,在不断的刮面和几厘米的厚度用手铲清理的过程中,发现土质、土色细微的差别,从而判断出边界,再继续不断地洒水刮面,也许最后还是一场空,也许,会发现某种遗迹。

  平剖结合,远观近察!

  考古的八字真言牢记心中,观遗迹走向范围,察土色在不同天气环境、湿度时的细微变化……

  眼观土质土色,还得用手错捏,以手感来判断。

  发现了遗址,就要标号、绘制遗迹的单位平面图,拍照留下影像资料。

  再接下来,才是考古最重要的环节:清理遗迹。

  同样的小心翼翼,需要严格按照考古的规程、原则,一点点地进行清理,不能破坏已发现的遗迹,更要小心有可能破坏掉土层中掩藏着的另一个遗迹。每完成一部分,就要观察并绘制平面图、剖面图,

  所以,这个过程很长。

  在这期间,还要按照土层位采集出土物和土样,完成了这一切,才算是完成了一次灰坑的清理。

  而且,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类特殊状况,诸如坑套坑、叠压等等现象,导致发掘区太过复杂,发掘难度难度极大等等,令人经常感觉到眼瞎、手残……

  随着田野考古实习一天天过去,胖子早已把来之前心里那点儿自负和得意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
  他本就是一个好学者,向来认可“技多不压身”,更何况这样的机会确实很难得,就像是花钱上大学似的,如果虚度了大学的光阴,那也忒对不起自己的学费和时光了再说了,不表现好点儿,又凭什么以后让杨景斌老师堂而皇之地开小灶,偏心他,有好事儿向着他?

  抱着这样的心态,胖子很快成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wudu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