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二零章 又又又又钓鱼执法_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而是分成律,也就是朝廷律法,考举子是否熟悉律法,给出案例适用何律法,如何判罚,甚至还要以犯人身份,写一份辩护,也就是给自己辩解的东西。二则令,也就是挑出几条朝廷政令,再让举子辩其得失,如何改进。三则礼,这个倒是些明华夷之变,历代得失,以后如何教化蛮夷,民间移风易俗之类,但这不是其真正紧要之处,而是要想写好这个,得知天下万国,故此这海外地理风俗国情都得知晓。

  此前张名远曾于内阁自拟一份要我等作答,结果内阁学士,翰林院诸编修,修撰无一人合格。

  甚至有贻笑者。

  张名远亦无奈,其明言杨丰所为乃阳谋。

  我等以学问进身,他就以学问难之。

  如此一来后辈若想进身,就只能去学这些新学,圣贤之道,四书五经皆弃之如鄙履,数十年后,再无人学之,自然埋于尘土。

  用心何其毒也!”

  解缙叹息着。

  他们现在真的没有任何办法改变这个现状,只能眼看着杨丰一点点完成布局,用新人把儒生挤出朝廷。

  人家就是阳谋,明摆着干的。

  反抗?

  拿什么反抗?

  “如此说来,倒是广州为最后净土了?”

  郑赐叹息着。

  “鄙邑年轻才俊,如胡光大,王敬止等皆已南下,应建文恩科,只是广州不过偏安而已,杨丰如今还未整理好京城,无暇顾及,等他把这边都整理好了,以广州之兵马,恐怕挡不住他大军一鼓,王弼老朽而已,所部皆图钱财,其家属多在北,杨丰大军南下焉能拼死抵抗?

  终究又是神州陆沉,万马齐喑。”

  解缙说道。

  他说的是胡广和王艮,这两人都是建文二年进士,现在当然不屑于来京城,毕竟从吉安去广东又不远。

  不过建文朝廷现在的确以儒家标准可以说群贤毕至。

  各地大儒不屑于食周粟者,都已经在南下,主要是杨丰已经明确要抛弃儒生,他们留下来也没市场了,让他们去从头开始学新学,明显拉不下这个脸。都是大儒,都是名流,难道还要挤在一群小孩中间,从头开始学那些天文地理?

  他们宁死不学。

  内阁在张显宗的试题面前全军覆没就是因为太有骨气。

  张显宗就是让他们就和德里苏丹国的交往各抒己见,关于印度的各种知识现在都是书商那里热门的,关于南亚次大陆的地理,宗教,国家,文化都有。一部分是杨丰编写的,一部分是出使的使者记录,甚至还有专门找那些水手之类,后者口述整理的见闻,可以说系统化的知识。但凡这些翰林,学士们多读几本,都不至于全军覆没,而且民间这些书籍皇宫里面都有,甚至还是第一版,很多其实都是先送到皇宫再出版。

  但守着这些的学士,翰林们根本没几个去认真看的。

  不是他们不知道这些

  请收藏:https://m.wudu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